我是健身新手,請問上健身房有哪些規定及禮儀是特別需要遵守的呢?

在每一家健身房中都有其所訂立的相關規定,通常都會附於合約的背面或於會員使用手冊上,當中都會有詳細的相關說明;而至於健身禮儀,的確有一些部分是需要注意及遵守的:
1.器材(訓練椅、器材之開合位置…)、器具(手把、短槓、長槓、鐵片、啞玲…)使用完畢時應歸回原位
2.若有汗水沾濕器材或器具時應主動擦拭乾淨。
3.勿長時間佔用同一台器材,而影響到其他人使用之權利。
4.勿大聲喧嘩及大力撞擊器材而產生噪音。
5.穿著正確的運動服裝,勿因為一時之方便與疏失而造成運動傷害。
6.正確的使用器材,勿隨意變化或不當使用器材,如此易造成自身的傷害及減低器材之使用壽命。
7.遵照場所使用規定,例如循環訓練區為每1組為單位,然後照著場地之標順序操作,勿於原地停留
8.勿將背包或個人衣物帶入運動場所並隨地放置而影響了健身房之整體美觀。
9.於有氧課程進行當中,應將行動電話轉換至靜音,以免影響其他會員。
10.注意活動動作的範圍,勿造成影響到週遭會員進而產生危險。

很多健身的人都會擔心這個問題,但是近期的研究顯示適當的有氧運動並不會影響肌肉成長。會讓肌肉分解的是長時間運動,例如馬拉松,長時間的運動會耗盡體內的醣類和脂肪,進而轉向分解蛋白質來產生能量,於是讓肌肉分解。此外,如果飲食中蛋白質攝取不足也會造成肌肉的流失。建議45分鐘以內的有氧運動再搭配重量訓練,可以讓肌肉成長並且消耗脂肪。

某些項目選手為了比賽前體重過磅,必須把體重降至某個重量才會使用這個方法。而這種方式減掉的體重都是水分而非體脂肪,所以想要瘦身減脂的人必須了解,你的目標是體脂肪而不是體重計。
透過正確的運動和飲食,可以讓你肌肉成長及提高代謝,這才是長久的瘦身方向。體重上的增減並不代表健身的成敗,建議使用身體組成分析器來了解自己身體的情況。

受傷並不是只有骨頭、肌肉、韌帶的事情,關節周圍的本體感覺受器也會受到破壞。本體感覺受器負責的是關節的穩定及反射,也就是說平衡感或是穩定度會下降,也因此造成周圍的組織很容易再次受傷。
這時候必須針對本體感覺受器進行訓練,可以由一些平衡、穩定的動作來刺激本體感覺受器,慢慢再回到原本的運動項目,以降低再次受傷的風險。

肌酸是人體內能量來源之一,主要在肌肉需要短時間爆發力收縮時當作能量。很多健身房的人或是運動員都喜歡使用肌酸,因為可以讓你在訓練或比賽時的表現提升,當然也間接的讓訓練後肌肉成長的效果變好。
肌酸也會讓你的肌肉吸收較多的水分,讓肌肉看起來大一點,過一段時間水分排除就回復原狀。但是如果只吃肌酸卻沒有足夠的訓練,那也無法達到肌肉成長的效果。

對於想要減重的人必須注意,你的目標是體脂肪而不是肌肉!
如果為了少吃而使肌肉量下滑反而會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最後變成溜溜球效應,體重高低起伏且體脂肪一直增加。 體重降不下來有可能是因為運動的關係,讓肌肉也成長了,因為肌肉成長可以讓你的基礎代謝率提高,讓你減脂效果更好。所以必須定期了解你身體的肌肉和脂肪分佈,監控好脂肪的下降及肌肉的成長。 飲食方面並不是少吃就有幫助,如果吃的是一些高油高糖的東西就算只吃一點點也功虧一簣,反之如果是無糖無油的東西就算多吃也不怕胖。尤其是到了晚上吃太多就直接坐著看電視休息,這會讓體內胰島素增加,將血液內的血糖轉換成脂肪儲存起來。
其實有很多人的肥胖是和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運動少、熬夜、用餐不固定、吃錯東西,都是讓體脂肪累積的元凶。

很多人會認為運動後一小時吸收較好,吃東西會很容易胖,但其實只要吃對東西對你的肌肉合成、脂肪代謝是有幫助的。運動後一個小時由於身體的醣纇消耗很多、肌纖維受到微破壞,所以必須以醣纇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醣纇可以選擇全麥麵包、水果、地瓜、馬鈴薯等等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食物。
而蛋白質可以選用脂肪較低的肉類、奶蛋類,例如雞胸肉、去皮魚肉、牛奶、水煮蛋等等。運動後的飲食比例上醣類和蛋白質約4:1,除此之外別忘了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如此才能讓身體恢復,甚至燃燒更多脂肪。
在了解比重分配前,必須先知道,平常攝取的澱粉類、或是含糖的食物都屬於碳水化合物,人體吸收後會變成小分子的葡萄糖,再轉換成大分子的肝醣儲存在肌肉或其他部位,攝取過量時也會轉換成脂肪儲存在脂肪細胞。
整合了各個研究指出,在訓練後兩小時內補充適量碳水化合物 (0.3~0.6g x 體重磅數),可以讓肌肉內儲存的肝醣量回復,並且有助於下次的運動表現。運動後超過兩個小時才補充的話,肌肉內肝醣儲存功能會少50%。再加上碳水化合物合併蛋白質的補充,最理想的比例是4:1。
注意,蛋白質攝取超過這個比例反而會讓身體對水分和肝醣的補充能力下降。運動後只攝取碳水化合物的話,肌肉內肝醣回復的效果也沒有兩者搭配來的好。